“这条小鱼在乎”刷屏背后的那些故事-世界播报
2023-05-22 11:22:4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许多人被厦门大学一个名叫“这条小鱼在乎”的奖助学金给刷屏了,刷屏的原因不仅仅是名称有趣,更因为这名字背后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特别的奖助学金。

这两天,一张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发放奖助学金的照片,引起大家的关注,这项奖助学金有个很特别的名称,叫“这条小鱼在乎”。一时间,不仅这个名称圈粉无数,这条内容也获得上万的点赞。那么,为什么会设这样一项奖助学金?支教团又有多少动人的故事?通过厦门大学,我们联系上了正在宁夏海原县支教的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毛延廷。

厦门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 毛延廷:(毛同学,你好,你知道不知道这两天你们支教团刷屏了。)是的,我们这个“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嘛,也是引起了比较大的社会关注。看到他们一些评论非常有感触,感觉我们传承24年的工作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可,很感动。

毛延廷告诉记者,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于1999年,每年学校会从获得本校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本科毕业生中选出一批学生,组成支教队伍,参加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而“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名字的由来,是源于第5届支教团团长陈敬德在支教期间,读到的一则故事。

厦门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 毛延廷: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暴风雨过后,沙滩上有很多冲上来的小鱼,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捡起这些小鱼一条一条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就劝他,你这样做何必呢,又有谁会在乎呢?这个小男孩对路人说,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这个故事跟我们支教团的初心和理念是很相似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走进大山,带领更多“小鱼们”走出大山。到第14届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才正式把我们厦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奖助学统一命名为“这条小鱼在乎”。

到现在,厦大研究生支教团已经连续24年扎根支教一线,足迹遍布宁夏海原县、隆德县、闽宁镇等地,期间他们募集了1300多万元的奖助学金,累计资助超过2万名家庭贫困学生,前后共有345名学生奔赴偏远地区,年复一年讲述着“一条小鱼”的助学故事,而这段特别经历也成为了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张秀丽就是1999年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如今的她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做辅导员,这次奖助学金被刷屏,让她也回想起当年在宁夏西吉县三合乡支教的青葱岁月。

厦门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张秀丽:我们当时4个人承包了高考的5门功课,没有一个人教的科目是拉胯的,学生们就考上了大学,他们很感激我们,觉得就是知识改变了命运。我们就是很平凡的一群人,只是我们在那样的契机,我们加入了到了那个地方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所有的事情。可以说在支教的一年,是我人生物质最贫乏的一年,但也是我人生精神最丰沛的一年。

再过几个月,毛延廷和其他23位同学们就将结束这一年的支教工作,回到厦大开启自己的研究生时光,张秀丽还将继续在学校岗位上释放自己的能量。从第1届到第24届,这份跨越千里的爱与力量,还会继续影响越来越多的学子投身到支教队伍中,不放弃每一条“小鱼”,让爱抵达远方。

来源:特区新闻广场

关键词:

下一篇: 环球今亮点!日本拟要求上市公司至少1名女高管:旨在缩小领导岗位的性别鸿沟
上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