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历史性一年,辉煌背后亦存“内耗”隐忧 全球观点
来源: 河洛社区
2023-06-29 08:42:1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任何一个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大忌。

时值年中,回顾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基调是什么?如果从汽车媒体报道的频率来看,或许是惨烈的价格战,是部分中小车企的生存危机,甚至品牌之间日益尖锐的互相拉踩。


(资料图片)

然而,跳出琐碎的勾心斗角,从更宏观的数据来看,2023年的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创造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性成就。

2021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量超过韩国,2022年超过德国,今年一季度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夺取全球话语权,这才是2023年的主基调。

辉煌背后,亦存隐忧。面对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来到前所未有的时刻,有些甚至超出了正常商业行为的界限。

但是站在2023年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中国车企应当看到,集团化作战是中国车企出海绕不开的战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没有哪家车企能够脱离中国品牌这个大标签而独立存在。

中国本土品牌的集体崛起,是行业最大的利益所在,切忌让不正当的竞争一叶障目,毁掉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泰山。

中国加冕汽车出口头号大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至5月,我国汽车产销量达1068.7万辆和1061.7万辆,同比均增长11.1%。年初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悲观情绪,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而从出口数据来看,中国今年的成绩则是格外亮眼。

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为107万辆,同比增长58.1%。而日本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同期汽车出口量为95万辆,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1-5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增速还在增加。据乘联会预测,今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超过400万辆。而2022年,日本的全年出口量为381万辆。

不知不觉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汽车的里程碑式成就,来自本土车企的集体贡献。

从1-5月中国整车出口量前十车企排行榜来看,除了特斯拉以16.3万辆的成绩排在第三名之外,其余均被中国本土车企占据。

其中,上汽以39.6万辆的成绩高居第一,占出口份额的22.5%。排名第二的奇瑞出口31.9万辆,份额18.1%。

奇瑞、长安、吉利等车企也是出口的中坚力量,出口量达到10万级别。而比亚迪的增速格外亮眼,同比增长14.2倍,首次跻身前十。

除了数量增长之外,中国汽车出口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单价从去年开始就在上升,如今已经维持在了约每辆3万美元(超过21万元人民币)。

在代表未来趋势的新能源赛道,中国车企也更加强势。上汽集团预计,其2023年出口欧洲新能源车有望仅次于特斯拉,成为欧洲新能源车销售第二名。

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上月以比亚迪为例,称赞中国车企的电池技术以及海外销售成绩,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公开表示,比亚迪生产的汽车“竞争力很强”。

恶性竞争成为隐忧

出口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要看到,价格战已然成为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另一条主线。

价格战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国内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整体销量增速正在落至10%以下水平,而新势力车企又不断涌现,全行业生存竞争日益激烈。

车企良性竞争,原本应当是消费者的福音。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不断提升产品性价比,对合资品牌溢价形成重大打击。

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的“油电同价”策略,将A级插混车型的起售价拉到10万元以下,多款车型能够力压合资品牌,夺得主流市场的月销量冠军。而进入2023年,各大本土品牌也在新能源市场全面发力。

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自主品牌蚕食,雪铁龙C6惨烈降价9万,成为今年车市的标志性事件。

但值得警惕的是,在正常的商业竞争之外,巨大的生存压力也让部分车企的言行逐渐越界。各家企业的发布会,以及高管个人社交账号上直接拉踩同行,已经司空见惯,更有甚者,还有人涉嫌通过违法违规和恶意诋毁同行的手段来获得市场优势,这样的行为已经逾越商业竞争的底线。

除了道德考量之外,恶性竞争也势必会损害全行业的实际利益。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后起之秀,品牌形象本就是中国车企的短板,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的认知,往往难以具体到单一品牌,而是将其与整个国家绑定。

一家企业的恶性竞争行为,影响的将是整个中国自主品牌的口碑。即使竞争对手让出的市场,实施恶意行为的企业恐怕也不会从中得利,甚至可能连带受损,让外国品牌坐收渔利。

从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大局出发,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是中国本土品牌能够构建一个团结一心的“理想国”。

一方面,用真正的技术研发,而不是过度营销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本就是近年来一些自主品牌飞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如果真能如比亚迪所说,当一家车企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能够将其无私分享给整个行业,无疑是对民族品牌的巨大贡献。

事实上,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全球市场足够大,容得下中国车企共存。

2022年,全球的新车销量达到了7940万辆,中国市场仅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去年全球销量684.82万辆,超过所有中国车企海外销量的总和。

对于已经掌握新能源技术和性价比两大优势的中国车企来说,用积极的品牌形象继续进军海外市场,才是最大的一块蛋糕。如果因为短期利益破坏了中国车企的整体形象,对自己也只会贻害无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下一篇: 华铁应急06月28日被沪股通减持14.64万股 世界新资讯
上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